
🔥每周至少一篇分析文章(共48篇以上)
🔥每月一則選股清單(共12篇以上)
👉CMoney不敗教主存股術 電腦版軟體365天
👉一本募資專屬陳重銘老師限量精裝書
👉每月1集共12集獨家課程影音
※此專案為與出版社合作之募資專案,可以確切掌握參與募資人數作為實體書出版首刷數量之依據。
※募資結束後,每月會按時提供電子書內容給參與募資之消費者,並於本專案結束時集結電子書內容付梓成冊。
-
華南金(2880):10 年平均殖利率 5.83%,每年股價都順利填權息!未來獲利還要再成長...
2019-11-13 13:35付費限定
#金融股
華南金(2880):「華南銀行」佔獲利 9 成以上 華南金成立於 2001 年 是由華南銀行、永昌綜合證券以股權轉換方式設立 之後陸續併入華南產物保險、永昌證券投資信託、 華南金創業投資、華南金資產管理等為金控子公司 華南金是一家以銀行為獲利主體的金控 「華南銀行」就佔了金控獲利 9成以上 華南銀行歷史非常悠久,2019 年正式滿 100 週年 攤開華南金 2018 年報來看, 前 10大股東包含臺灣銀行、臺銀人壽、第一銀行等 其中持股關係人與財政部有關的就高達 29.21% 可見華南金是一家名副其實的官股金控公司 (備註:年報資料截至 2019.04.16) (圖片來源:華南金 2018 年報) 接著來看一下華南金近 10 年的營運狀況, 雖然獲利沒有爆發成長,不過就是很穩定 2018年稅後淨利創了歷史新高 但 EPS沒有跟著創高, 是因為近幾年都有持續發放股票股利 使股本膨脹,稀釋了每股盈餘 2017 年踩到「慶富案」地雷,認列約 18 億元呆帳 導致單年度獲利大幅下滑,不過僅是一次性事件 其中,2017 年獲利突然大幅度下滑 主要是因為華南金遇到倒楣事 踩到當年度震驚金融業的「慶富案」地雷 簡單回顧一下「慶富案」的始末 2014 年 11 月慶富為了籌措國造獵雷艦案所需資金 向 9 家金融機構貸款,其中一家就包含華南銀行 最後發現慶富的貸款抵押品並沒有實質性 並沒有足夠的實質還款能力 華南銀行經評估後,認列了約 18億元的呆帳費用 導致單年度突然大幅衰退, 不過這僅是一次性的倒楣事,至今又重回成長趨勢 4 大指標,檢視華南銀行的營運狀況 1.存放比率:近 3 年存放比提升 2019 H1 存放比開始下降 2016~2018 年的存放比不斷上升 表示民眾存進華南銀行的錢 都能有效率的再將資金放貸出去 不過 2019 上半年存放比開始下降 支付利息的壓力開始增加 這部分可以再結合存活比率一起看 2.活存比率:2019 H1 大幅上升,支息壓力減輕 剛才看到 2019 上半年雖然存放比下降 但可以知道活存的比重開始增加 因為利息相對定存更低,支付利息的壓力也會較少 3.存放利差:近 4 年不斷下降 接著看到最直接影響銀行獲利的存放利差 外幣利差因為 2015 年美國開始啟動升息循環 利差一路擴大至今, 不過 2019 年以來, 美國在 8、9、10月都各降息一碼 勢必會影響到未來的外幣存放利差 此外,我們直接與過去寫過的金融股一起來比較 可以發現身為官股金控的華南金利差明顯弱後民營 不過利差相當於官股的合庫銀, 相同體質比較起來,並沒有比較弱勢 未來要關注的是美國降息後對於外幣利差的影響 勢必會影響到總存放利差的狀況,是要注意的風險 另外,可以看到台幣利差持續低迷, 也是導致總存放利差下降的主因, 畢竟台幣存放款資金相對外幣較多 臺灣央行的利率政策已經連 13季沒有調整(截至 2019年 Q3) 在銀行間互相競爭的關係之下,持續殺低放貸利率 其中,9 月新增的購屋貸款利率已經跌到 1.615% 而定存利率也有 1% 多,這之間幾乎沒有什麼獲利空間 因此,從華南銀行的放款結構可以知道 近年積極降低房屋貸款、政府貸款、大企業貸款的比重 就是為了減少一些較低的放貸利率款項 轉而持續增加海外放款以及承作 OBU 業務 (備註:OBU 可以稱為國際金融業務分行, 提供國外法人或個人到本國銀行進行財務操作,也包括授信業務) 4.逾放比率:放款品質高於同業平均 最後從逾放比率檢視華南銀行的放款品質 長期來說,華南銀行逾放比低於同業平均 因此放款品質相對較佳, 2017 年逾放比率突然上升,就是因為「慶富案」 我們可以知道逾放比的高低 會影響銀行認列呆帳費用的多寡 最後影響到整體金控的獲利狀況 因此,放款品質是很重要的指標之一 華南金(2880):股利政策 近 10 年平均殖利率 5.83% 接著看一下華南金的股利政策 近 10年平均殖利率 5.83%,還算可以 不過吸引投資人長期持有的關鍵就在於 每年都同時發放現金以及股票股利 每年將領到的現金再投入買股票, 接著公司又會配發股票給投資人 重複循環操作,股票張數自然會「一瞑大一吋」 因為張數越變越多, 只要股價填權息就會有很好的報酬率 例如 2019 年配 0.55 元股票股利, 只要填權報酬率就是 5.5%, 這還沒算上現金股利也填息的報酬 因為華南金過去獲利穩定,每年都有填權息 長期投資人確實都有賺到填權息的報酬 展望 2019 年:法人預估 EPS 為 1.30 元,年增 2.36% 法人看好華南金未來成長動能有 2 點, 1.金融商品操作績效高成長 華南銀行的投資強項在於外匯操作 2018 年操作績效大好,一直延續到 2019 年 此外,更看準了美國 FED 升息機率將會下滑 就在 2018 年底就佈局了一年期以內的美元債券 隨著美國在 2019下半年降息 3碼 美債殖利率也跟著下滑,債券評價利益就跟著上升 (備註:債券與利率走勢呈現相反) 2.放款品質持續轉佳,2019 Q2 逾放比僅 0.11% 根據華南金最新法說會的資料, 華南銀行 2019年 Q2逾放比從 2018年的 0.15%降至 0.11% 放款品質創了歷史新高 因此可以減少認列呆帳費用,維持獲利 華南金(2880)本益比法價值評估:昂貴價之上 預估 EPS 後的本益比位階:平均~最高 上表列出華南金近 10 年平均 EPS、本益比的表格 近 10 年平均 EPS 是 1.10 元,平均本益比是 16.21 「合理價」為 1.10 X 16.21= 17.85 元 「昂貴價」為 1.10 X 18.38= 20.20 元 以 2019.11.12收盤價 22.00元來說,股價位於「昂貴價之上」 如果用法人預估 2019 年 EPS 的 1.30 元,計算本益比位階 本益比:22.00 / 1.30 = 16.92,本益比位階:「平均~最高」, 平均本益比是 16.21,目前股價在相對合理的位置 重點結論:華南金受惠金融操作績效佳 逾放比創新低減少呆帳費用,維持獲利 從華南金的股價月 K 線圖可以看到, 2017 年遇到「慶富案」一次性的倒楣事件 讓股價跌到合理價以下,接近便宜價 隨著放款品質轉佳,不必認列過多呆帳費用 再加上金融操作績效變好,股價就一路上漲 當獲利穩定的公司,遇到倒楣事 往往就是能夠撿便宜的好時機! 近期風險:美國降息 美國 FED 在 2019 下半年調降利率 3 碼 將使外幣存放利差的獲利縮小 不過同時也讓美元債券的評價利益上升 對於華南銀行來說是一喜一憂 未來還要持續觀察放款的情況 包含放款對象(減少低利率項目)、放款品質 貼心警語: 「貿易戰不確定性高,建議可以加入安全邊際的過濾條件,例如打 9折」 「每個月軟體中的法人預估 EPS會有微調,記得要注意!」
閱讀內容 -
台新金(2887):「境外資金回流」帶動 EPS 有機會成長 16.5%!未來還要關注這 1 點..
2019-10-31 17:15付費限定
#金融股
台新金(2887):以「銀行」為獲利主體 也轉投資彰化銀行(2801) 台新金成立於 2002 年 是由台新銀行、大安銀行以股份轉換的方式設立 後續又將台新證券、台新票券納入成為金控子公司 在 2005 年以 365 億元投資彰化銀行, 取得了 22.5% 的控制性股權 因為董事席次過半,可以直接編制合併財務報表 因此,除了以台新銀行為獲利主體外(貢獻獲利約 9成) 第二大的獲利貢獻來源就是彰銀(2801) 先來看一下台新金近 10 年的營運狀況, 2014 年彰化銀行董監改選 台新金席次未過半,不能再列為旗下子公司 2014 年 EPS 突然大幅衰退 主要是因為當年彰銀進行董監改選 台新金取得的董事席次未過半,只有 3席(共 9席) 經營權被公股取回,也就是財政部以及泛公股銀行 由於台新金無法取得對彰化銀行的實質控制權 依照《金融控股公司法》規定,彰銀不能再列為台新金的子公司 因此,台新金在當年認列對彰銀一次性的投資虧損達 148億元 (當初台新金投資彰銀是溢價收購,現在僅為轉投資公司) 後續台新金對彰銀會改採權益法入帳,而非編制合併報表 雖然這只是一次性認列損失, 不過後續還是影響到了台新金的獲利 畢竟是從子公司變成轉投資公司 少了原有的整併效益,無法更有效率的運用公司規模擴張業務 從 2015 年開始,獲利能力相較之前都還要少 2020 年彰化銀行將再一次進行董監事改選 台新金與財政部至今仍持續加碼彰銀持股中 話雖如此,這場經營權之爭其實還正在上演中 彰化銀行下一次的董監改選就在 2020年 6月 為了取得更多投票權,今年台新金不斷加碼彰銀持股 而財政部也領銜八大行庫持續加碼彰銀 未來台新金能否再次將彰銀納為子公司 就要持續關注 2020 年的董監事改選狀況了 4 大指標,檢視台新銀行的營運狀況 1.存放比率:近 3 年存放比提升 不過 2019 H1 存放比開始下降 2016~2018 年:存放比不斷上升 表示放款增加的速度大過存款增加的速度 民眾存進台新銀行的錢 都有效率的再將資金放貸出去 支付利息的壓力有減輕 不過直到 2019 上半年存放比開始下降 2.活存比率:近 5 年持續上升,銀行支付壓力減少 剛剛看到 2019 上半年雖然存放比下降 不過觀察活存比後可以知道 多數的存款是屬於活期存款 利息相對定存還要低,因此支付利息的壓力會較少 3.存放利差:近 4 年不斷下降 再來看到最直接影響銀行獲利的存放利差 可以看到近 4 年不斷下降,獲利能力縮小 不過我們以過去提到的金融股一起來比較 可以發現存放利差還是有在平均之上 不過 2019 年以來, 美國分別在 8、9、10月各降息一碼 勢必會影響到外幣存放利差 也就間接影響了台新銀行的整體存放利差 這是未來要持續觀察的風險 4.逾放比率:放款品質高於同業平均 從逾放比率來檢視台新銀行的放款品質 台新銀逾放比長期低於同業平均 因此放款品質相較同業來說較高 台新金(2887):股利政策 近 10 年平均殖利率 7.46% 接著看一下台新金的股利政策 近 10年平均殖利率高達 7.46%,非常迷人 而且幾乎每年都是同時發放現金及股票股利 每年將領到現金再投入買股票,公司又配發股票給投資人 股票張數就會「一瞑大一吋」 過去公司營運穩定,就算遇到 2014年大幅度衰退 每年都還是有穩穩的填權息,將股利真正納入口袋 因為有發股票股利,投資人的張數因此增加 只要股價填權息,報酬率都是加乘的效果 不過 2019 年股票股利發的較以往還要少 根據官方說法,是為了避免股本膨脹太快 未來要持續關注盈餘分配率會不會因此持續降低 展望 2019 年:法人預估 EPS 為 1.27 元,年增 16.5% 展望 2020 年:法人預估 EPS 為 1.26 元,年減 0.8% 法人看好台新金未來成長動能, 主要就是受惠於政府推動的台商《境外資金回流政策》 這項專法是在 2019 年 8 月 15 日正式上路, 根據經濟部投資臺灣事務所統計到 10月 3日, 已經吸引 146家廠商回台投資,累計金額達 6,152億元 台新銀行的主要業務剛好就是以財富管理為主 提供個人、家庭以及企業理財諮詢及規劃 包含各種金融商品、保險計劃、消費性貸款 也會搭配稅務與資產配置,進行全方位理財服務 進而向個人或是企業主收取手續費收入 台新金(2887)本益比法價值評估:合理~昂貴 預估 EPS 後的本益比位階:平均~最高 因為台新金在 2014 年有一次性重大虧損,導致 EPS 大幅衰退 如果直接計算過去 10 年平均 EPS、本益比會有誤差 因此,我們將 2014 年股價、EPS 數據資料扣除 上表列出台新金近 9 年平均 EPS、本益比的表格 近 9 年平均 EPS 是 1.18 元,平均本益比是 10.90 「合理價」為 1.18 X 10.90= 12.85 元 「昂貴價」為 1.18 X 12.86= 15.15 元 以 2019.10.30收盤價 14.10元來說,股價位於「合理~昂貴」 如果利用法人預估 2019 年 EPS 的 1.27 元,計算本益比位階 本益比:14.10 / 1.27 = 11.10 本益比位階:「平均~最高」,股價在相對合理的位置 重點結論:台新金積極朝財富管理業務發展 持續受惠政府的境外資金回流政策 從台新金的股價月 K 線圖可以看到, 2014 年因為一次性認列虧損,股價跌至便宜價 不過之後營運恢復穩定, 股價還是持續上漲,甚至能夠完全的填權息 近幾年台新銀行不斷地朝財富管理業務做發展 2019年起,政府《境外資金回流政策》正式上路 將持續增加提供理財服務的手續費收入 此外,因為 2019年股票股利發的較少 股本不會像以往膨脹的這麼快,有助於提升 EPS 近期風險:美國降息 美國 FED 在 2019 年已經調降利率 3 碼 將使外幣存放利差的獲利縮小 未來需要持續關注是否還有降息可能 未來觀察:2020 年的彰銀董監改選 2020 年 6 月,彰化銀行將再度舉行董監改選 台新金如果取得過半席次,就能再將彰銀納入子公司 有助於公司的整併效益,也更能擴張業務版圖 貼心警語: 「貿易戰不確定性高,建議可以加入安全邊際的過濾條件,例如打 9折」 「每個月軟體中的法人預估 EPS會有微調,記得要注意!」 想更即時收到陳重銘相關資訊嗎? 你可以下載「Follow」 APP 即時追蹤! 下載完成後,記得允許手機「APP 通知」! 立即追蹤 >>下載請點我
閱讀內容 -
國泰金(2882)現金增資:該參加認購嗎?10/9 當天就得決定好!
2019-10-08 17:30付費限定
#金融股
國泰金(2882):現金增資 最後過戶日:2019/10/15 手上沒股票卻想參加,至少在 10/9 當天買進才可參加 首先,來看一下最後過戶日是 2019/10/15, 也就是在 10/15 之前一定要持有國泰金的股票才有權利參加認購 但是要在 10/15 持有股票,必需在 2 個交易日前買進,也就是 10/11 偏偏碰到國慶連假,因此,如果你想參加國泰金的現金增資案, 而且你手上又沒有股票的話,「至少要在10/9當天」買進才可以參加 持有 29,077 股,才可以認購 1 張 買進後的認購比例是多少呢? 目前是每 1,000 股可以認購新股 34.39149091 股, 那麼要持有 29,077 股,才可以認購 1 張 這樣的認購划算嗎? 以 10/8 收盤價 40.5 元計算, 買進 29,077 股需要 117.8 萬元才可以認購 1,000 股, 那獲利是多少呢? 將來可以每股 35 元的現增價買進 1,000 股,需要繳交 3.5 萬, 但是可以先從買進的 29,077 股中, 先賣出1,000股(10/15之後才能賣)來繳交現增款, 這就是所謂的「賣老股買新股」 假設 10/15 之後以一股 40 元賣出,買進一股 35 元的現增股, 一股可以賺進 5 元,買進的 1,000 股現增股就賺進了 5,000 元 總結:花 117.58 萬參加現增,獲利 5,000 元 花 117.58 萬來參加現增,結果只獲利 5,000 元,好像有點不划算 所以參加現增來賺價差不是重點,因為報酬率太低, 重點是買進的 28,077股(後來賣掉了 1,000)未來有無機會上漲? 月 KD 20 以下黃金交叉後,都有一段不錯的漲幅 國泰金 2019 年前 8 月 EPS 是 3.56 元,表現不錯, 全年獲利有機會較 2018 年成長 (2018 年 EPS:3.95 元) 不過現金增資會使股本膨脹,造成 EPS 下降, 現在的普通股股本是 1256 億元,增資約 66 億元 股本將會增加 5.25% (66 億元 / 1256 億元) 稀釋後的 EPS 會使成長力道減少一些 另外,從股價技術線型來看, 目前月 KD在 20以下,而且開始黃金交叉 依照過去經驗,未來都有一段不錯的漲幅 獲利成長、股價技術線型偏向樂觀,就值得投資人開始注意 觀察「賣老股買新股」的賣壓,或許有低點出現 尤其是繳款期間:2019/10/24~2019/11/25 空手的投資人,要趁此時買進嗎? 我覺得可以觀察一下「賣老股買新股」的賣壓。 這次現增股的繳款期間為:2019/10/24~2019/11/25, 相信期間會有不少人賣掉手中的老股,籌措資金來買進現增的新股, 這就會形成一股賣壓,也就會壓抑著股價, 因此在繳款期間 2019/10/24~2019/11/25, 或許有機會等到低點來買進 延伸閱讀:財報面、會計原則瞭解國泰金(2882)增資
閱讀內容 -
元大金(2885):銀行、證券雙引擎帶動 2018 年獲利創高,「壽險」將成第 3 大成長動能!
2019-10-05 14:04付費限定
#金融股
元大金(2885):證券、銀行雙引擎 帶動 2018 年獲利創下歷史新高 證券經紀市占率第 1 名 元大馬家在近 1 年內,對元大金持股增加超過 3% 總持股水位已經達到 22% 以上,是金控家族前 3 大的持股比例 如果單純以 2019 年的加碼部位來看, 幾乎是將 2019 年的現金股利全部用於加碼持股身上 後續值得持續追蹤! (持股資料來源,請點此) 元大金前身是復華金控,成立於 2002 年 旗下包含復華證券、復華商業銀行、復華期貨等 2007 年與元大京華證券合併後,正式更名為元大金控 接著旗下子公司陸續完成整併,更名為元大證券、元大商業銀行、元大期貨 元大金主要以「證券」、「銀行」為獲利主體 以證券來說,最大的營收來源就是經紀手續費手入, 也就是提供受託投資人買賣股票的服務 而元大證券經紀商在台灣的市占率一直都處於第 1名 另外從銀行的角度來看,獲利來源主要是存放款之間的利差 (後續會詳細說明) 元大金在近 10 年的營運狀況,長期維持一個向上成長的趨勢 直到 2018 年,營收、稅後淨利、EPS 皆創下歷史新高 2014 年跨入人壽事業,名為元大人壽 其中 2014 年營收突然大幅跳增, 主要原因是元大金在 2013 年與美商國際紐約人壽簽訂股權買賣合約 以 1 億元的價金取得該公司,並在 2014 年初正式完成股權移轉 從此跨入到「壽險」新事業,更名為元大人壽 另外,也在當年以 80 億元取得韓國東洋證券 53.1% 的股權 (韓國東洋證券是韓國證券交易所上市排名第 6 大之證券商) 不過 2014 年 EPS 大幅跳增並不是因為壽險 而是「證券」、「銀行」2 大獲利主體的貢獻 剛進入壽險事業的前幾年,其實都還處於虧損 讓我們直接來看元大金旗下子公司的獲利結構 證券、銀行就占了稅前淨利的 8成以上 在 2012、2013 的二年度當中, 可以明顯看到證券業務的獲利在下降 主要是因為 2012年台灣政府預計要課徵證所稅 這項政策確實也在 2013~2015年間實施 導致股市從高點跌了 1000 多點 投資人開始縮手不買股票,成交量也因此量縮 對於元大證券的經紀手續費收入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不過這件事情並沒有造成長久性的影響 2013 年中,台灣股市還是回到上升的趨勢 (更多當年證所稅實施細節,可以參考此連結) 看到下圖,證券業務的淨利與大盤的日均量有明顯的正向關係 這是投資人未來可以自己判斷獲利變化的一個方式 其中,2016 年雖然台股日均量也同樣低於 1,000 億元 但淨利卻沒有像 2012、2013 衰退這麼多 可能的原因是這幾年元大證券持續往海外證券市場深耕 以合資或收購的方式,佈局中國、印尼、泰國、越南、緬甸等地 因此,證券業務的獲利不再僅限於台灣或是韓國 另外,2016年銀行業務的獲利開始與證券能夠並駕齊驅 最大原因就是當年元大金併入了大眾商業銀行 不過此時還未將大眾銀行與元大銀行合併在一起 而是將大眾商業銀行納入元大金旗下,成為 100% 持股子公司 直到 2018 年 1 月 1 日,才正式將元大銀與大眾銀合併 (翻開 2016 年報的 12 頁,資料時間:2017.02.28) 此時大眾銀還在元大金旗下 (翻開 2017 年報的 12 頁,資料時間:2018.01.31) 將元大銀與大眾銀合併在一起 4 大指標,檢視元大銀行營運狀況 1.存放比率:2018 存放比率提升 元大銀與大眾銀合併效益顯現 近 5 年,元大銀存放比不斷下降 多餘的存款沒能夠放款出去 利息支出成了銀行獲利的負擔 不過直到 2018年正式將元大銀與大眾銀合併後 不僅資產規模得到提升,存放比率也獲得提升 未來,可以持續關注併購效益是否維持 2.活存比率:2018 活存比率下降 銀行支付利息壓力增加 近 5 年,元大銀活存比率逐漸上升 不過 2018 年併入大眾銀後, 顯然大眾銀的活存比較低,拉低元大銀整體的活存比率 由於活期存款利率較低,資金壓力較小 當活存比率下降,表示銀行支付利息的壓力會增加 3.存放利差:總存放利差維持 台幣存放利差高於同業平均 再來看到最直接影響銀行獲利的存放利差 其中,2016 年外幣利差大幅提升 主要原因就是遇到 2015 年美國啟動升息循環 進一步擴大了外幣利差的空間 不過 2019 年美國一共降息 2 次 未來需要持續注意是否還會降息 而台幣利差大致維持一定的區間 相較同業平均利差持續下滑來說,是相當不錯的表現 4.逾放比率:放款品質高於同業平均 從逾放比率可以檢視元大銀的放款品質 當逾放比率較低,放款品質更好 元大銀長期的放款品質都高於同業平均 元大金(2885):股利政策 近 10 年平均殖利率 4.19% 接著看一下元大金的股利政策 近 10年平均殖利率 4.19%,沒有很迷人 從盈餘分配率可以看到平均只有 64.49%是主要原因 公司將現金留著,為了擴大未來的營運佈局 像是併購、直接到海外設點等等 因此,可以將重心專注在獲利是否成長,從中找機會賺價差 展望 2019 年:法人預估 EPS 為 1.65 元,年增 3.6% 展望 2020 年:法人預估 EPS 為 1.81 元,年增 9.7% 法人預估未來 EPS 將有機會持續創下歷史新高 法人看好元大金未來有 2大成長動能: 1.2019 上半年,元大人壽由虧轉盈 正式成為元大金第 3 大獲利引擎 2019上半年,壽險新事業有了轉機 稅前淨利正式由虧轉盈,開始貢獻正向獲利 2019.09.25 元大金董事會通過對元大人壽增資 140 億元 公司也表明是為了提供人壽長期業務發展的資金所需 由此可見,元大金想要將人壽事業力拼為第 3大獲利引擎 2.元大銀合併大眾銀併購效益持續 法人持續看好 2 家銀行的併購效益 元大銀本身是以大型企業的授信為主 而大眾銀行則是著重中小企業授信 以利差來說,中小企業的利率會更好 此外深耕的據點來說,二者也不同 元大銀以中部地區較多,大眾銀則是高屏地區為主 元大金(2885)本益比法價值評估:合理~昂貴 預估 EPS 後的本益比位階:最低之下 上表是元大金過去 10 年平均 EPS、本益比的表格 過去 10 年平均 EPS 是 1.14 元,平均本益比是 13.82 「合理價」為 1.14 X 13.82= 15.75 元 「昂貴價」為 1.14 X 16.39= 18.70 元 以 2019.10.03收盤價 18.15元來說,股價位於「合理~昂貴」 如果利用法人預估 2019 年 EPS 的 1.65 元,計算目前本益比位階 本益比:18.15 / 1.65 = 11 本益比位階:位在平均最低本益比之下 以本益比位階判斷,股價相當便宜 重點結論:元大人壽將成為第 3 大獲利引擎 元大銀合併大眾銀效益將持續顯現 從元大金(2885)的股價月 K 線圖可以看到, 2016 年併入大眾銀行後,整體銀行獲利貢獻大幅提升 此外 2016 年~2018 年,大盤日均量連續 2 年提升 也帶動證券的經紀手續費收入,使 2018 年 EPS 創歷史新高 股價一路從便宜價上漲至昂貴價 不過依照法人預估未來的 EPS 來看,目前本益比偏低 在操作上可以參考「週 KD」指標 過去在週 KD低檔黃金交叉時買進, 並在週 KD高檔死亡交叉時賣出,都有不錯的報酬 近期風險:2019 上半年日均量低於 2018 年 將影響證券業務的獲利成長 2019 上半年日均量為 1,497 億元 相較於 2018 年日均量的 1,666 億元,少了 9.8% 這是未來需要持續注意的地方 貼心警語: 「貿易戰不確定性高,建議可以加入安全邊際的過濾條件,至少打 9折」 「每個月軟體中的法人預估 EPS會有微調,記得要注意!」 想更即時收到陳重銘相關資訊嗎? 你可以下載「Follow」 APP 即時追蹤! 下載完成後,記得允許手機「APP 通知」! 立即追蹤 >>下載請點我
閱讀內容 -
【文章】元大期(6023):市占第 1 期貨經紀商,受惠中美貿易戰,帶動「業外收入」持續創高!
2019-09-26 10:20付費限定
#金融股
元大期(6023):台股市占率第 1 期貨經紀商 不受景氣榮枯影響,穩定獲利的金融產業 從 2018 年國際股市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以來,股市呈現劇烈波動, 在 2018 年 2 月、10 月都分別發生過股災 2019 年,歐洲債市殖利率呈現負值(債券價格持續上漲) 黃金價格也在 2019 年上漲約 20%,市場避險需求明顯攀升 「期貨、選擇權」也是投資人常用的一種避險工具 不管股市方向是多還是空,都有人持續操作期貨 畢竟除了避險功能,還有投機、套利等等的需求 可以知道的是,期貨業者較不受景氣榮枯的影響 是一個相對穩定獲利的金融產業 元大期(6023)身為台股市占率第 1 的期貨經紀商,正是受惠者之一 元大期成立在 1997 年,前身是寶來期貨經紀 2012 年與元大期貨合併, 2015 年更名為元大期貨 主要業務包含:期貨經紀、期貨自營、期貨顧問等等 其中,「期貨經紀」占營收比重高達 90%以上,是主要營收來源 業務內容就是受託買賣台灣期貨、選擇權、國外期貨商品等等 先來看一下元大期(6023)近10 年的營運狀況, 營收長期維持一個平穩的狀態 但稅後淨利、EPS 卻逐年成長, 直到 2018 年創下近 10 年新高 穩定的業外收入,是元大期的獲利關鍵 那麼,就要來看一下財務比率的狀況 是不是獲利能力逐漸提升? 從下圖,發現稅後淨利率在 2012 年開始持續超過營業利益率(本業獲利率) 可以知道,「業外收入」持續大於本業收入 而這也是元大期近年獲利持續成長的關鍵原因! 業外收入:近 8 成為利息收入 利息收入來自於客戶保證金專戶 細看元大期財報後,發現業外收入來自於股利、利息 其中利息收入占比達 8成左右,是最主要因素 不過這裡的利息收入與銀行股的利息收入不同 銀行股的利息收入屬於本業,會列在營業收入 對於元大期來說,這塊屬於業外收入,本業是期貨經紀 那麼這利息收入是怎麼來的呢? 主要就是來自於龐大的資產:「客戶保證金專戶」 當投資人想要下單期貨,必須先存入保證金 眾多投資人的保證金會存入到保證金專戶當中 對於元大期貨來說,就形成一筆龐大的資產 這些資產,會被放到類似於銀行的專戶中 因此,元大期會收到龐大的利息收入 只要公司規模越做越大,客戶越來越多 存入的保證金也會隨之增長 收到的利息也就會越來越多 從下圖,可以看到元大期的客戶保證金專戶 在近年不斷的成長,利息收入也跟著成長 讓業外收入跟著持續創下歷史創高 其中,2012 年保證金大幅攀升 主要是當年度公司前身寶來期貨與元大期合併導致 而 2015 年的大幅攀升則主要來自於市占率的提升 不論是台灣期貨、選擇權,或是國外期貨的市場 元大期貨在台都是市占率第 1,且逐年穩定成長 另外,2018 年也有一次保證金大幅的增長 主要跟期交所調高保證金有關係 以台指期貨為例, 往年通常只會在過年前調高保證金($83,000 → $92,000) 過完年又會調回來 但 2018年罕見的在 10月調高了保證金 從 $83,000調升至 $96,000,幅度達 15.6% 就是因為 10 月發生了股災,市場波動度加大 是一種安定市場的機制 2019 年,在過年前保證金從$96,000 又調升至$107,000 雖然過完年調降回$96,000 但 2019.02.19又再次調升回$107,000, 較往年的 $83,000增加了約 28.9%, 一直持續到 2019.07.05,保證金調降回 $94,000 但還是比往常的 $83,000多了 13.25% 可以預期的是 2019 年的業外收入有很大機會再增長 元大期(6023):股利政策 9 年平均殖利率 5.58% 接著看一下元大期的股利政策 發現到 2015 年現金股利發放 6.94 元 超過了 2014 年賺的 3.75 元 超過的部份則是利用資本公積配息而來 由於採用資本公積配息,可以免繳二代健保 是大股東合法避稅的一個方法 也因為配息異常增加,導致當年的盈餘分配率、殖利率大幅增加 因此在計算平均時,可以將其拿掉,較能反映真實的情況 展望 2019 年:法人預估 EPS 為 4.6 元,年增 6.73% 展望 2020 年:尚未有機構法人預估 以法人預估元大期 2019 年的 EPS 為 4.6 元來說, 是創下近 10 年新高的水準 期貨保證金較往年調高 13.25%~28.9% 客戶保證金專戶利息收入增加 從 2018 年至今,中美雙方的消息時常影響著國際股市 導致市場波動度明顯較往年提升許多 調高保證金約 13.25%~28.9% 2019.02.19~2019.07.05:保證金為$107,000(較往年提升 28.9%) 2019.07.05~至今:保證金為$94,000(較往年提升 13.25%) 投資人想要利用期貨避險,就需要存入更多保證金 對於元大期來說,就可以拿到更多利息收入 元大期(6023)本益比法價值評估:昂貴價之上 預估 EPS 後的本益比位階:平均~最高 上表是元大期過去 10 年平均 EPS、本益比,計算出的表格 過去 10 年平均 EPS 是 3.23 元,平均本益比是 11.68 「合理價」為 3.23 X 11.68= 37.75 元 「昂貴價」為 3.23 X 13.42= 43.35 元 以 2019.09.25收盤價 55.2元來說,股價位於「昂貴價」之上 不過,股價是反應「未來」獲利能力 可以利用法人預估 2019 年 EPS,計算目前本益比位階 法人預估 2019 年 EPS 是 4.60 元, 本益比約是 55.20 / 4.60 = 12 本益比位階:位在平均本益比附近 用本益比位階做判斷,目前股價是相對合理 此外,由於獲利、股利都很穩定, 我們也可以再用「殖利率法」來評估 過去 9 年的平均盈餘分配率為 68.41%, 法人預估 2019 年 EPS 是 4.60 元 因此,預估 2020 年配息為 4.6 X 68.41% = 3.15元 以過去 9 年的平均殖利率 5.58% 計算 合理股價=3.15 / 5.58%=56.45 元,目前股價也就在這個價位附近 重點結論:期貨保證金比往年調升 13.25%~28.9% 客戶保證金專戶資產成長,帶來業外利息收入的增加 從元大期(6023)的股價月 K 線圖可以看到, 2015 年股價異常大漲,又快速跌落 主要原因就是當年度股利配發 6.94 元 以當時的股價來計算,殖利率高達將近 20% 導致市場追買,但僅是一次性因素 另外,自從 2018 年 10 月股災過後, 期交所將保證金調得比往年都還要高 讓業外利息收入大幅增加, 使得 2018 年稅後淨利、EPS 創 10 年新高,股價因此一路上漲 直到目前,保證金持續維持比往年還要高的水準 未來將持續挹注元大期業外利息收入的部份 2 大潛在風險: 1.殺價競爭搶攻市占率,注意毛利率下滑風險 期貨經紀商近年持續殺價競爭,搶攻市占率 也就是降低投資人的下單手續費,導致近年毛利率持續下降 未來需要持續關注這一部份的潛在風險 2.當市場波動度下降,期交所有可能調降保證金 另外,因為目前市場波動度較大,期交所才會調升保證金 未來當國際股市較平息後,須注意調降保證金的風險 如此一來,業外的利息收入便有可能減少 貼心警語: 「貿易戰不確定性高,建議可以加入安全邊際的過濾條件,至少打 9 折」 「每個月軟體中的法人預估 EPS 會有微調,記得要注意!」 想更即時收到陳重銘相關資訊嗎? 你可以下載「Follow」 APP 即時追蹤! 下載完成後,記得允許手機「APP 通知」! 立即追蹤 >>下載請點我
閱讀內容 -
【文章】存股族學會這 1 招:領取「金融股」股利又賺價差!
2019-08-01 11:00付費限定
#金融股
如何領取股利又賺價差? 就利用殖利率估價法! 從 2009 年金融海嘯到現在已經 10 年, 不少金融股展現出獲利穩定且股利穩定的特性, 成為不少人的存股標的 存股票的重點在於領股利,因此殖利率很重要 但殖利率穩定的股票雖然可以存股, 如果價差可以獲得更高利潤,為何不順便賺價差? 我們拿官股金控的績優生,兆豐金作例子說明 從下表可以看出,存股殖利率大約是 6% 但是賺價差的獲利卻超過 10%! 那麼,金融股要怎麼做價差?如何判斷買賣價位? 兆豐金的優點就是每年配發股利很穩定,大約是 1.5 元左右, 可以利用殖利率來計算股價 上表中,我們計算 2015~2019 年的殖利率, 最高殖利率為 6.78%,最低為 5.33%,年均則為 5.95% 由於 2019 年配發現金股利 1.7 元,推估: 1.便宜價:1.7 / 6.78%=25.09 元 2.昂貴價:1.7 / 5.33%=31.9 元 3.合理價:1.7 / 5.95%=28.58 元 「獲利穩定」、「股利穩定」的公司, 才可以用過去表現推估未來 請注意!!! 以上股價,是由過去的歷史平均值所推算, 只有「獲利穩定」、「股利穩定」的公司,才可以用過去表現推估未來 兆豐金就符合上面的特色,來看看 2019 年的股價走勢吧! 2019 年初的股價低點,就是在 25.09 元便宜價附近, 目前股價也在 31.90 元昂貴價附近受到壓力 兆豐金目前每股含息 1.7 元,訂 2019.08.09 為除息交易日, 那麼要不要參加兆豐金除息呢? 參加除息的要點是看公司獲利, 如果今年能夠跟去年持平或是成長, 那麼填息的機率就會比較高 2019 年上半年每股賺進 1.13 元, 2018 年全年則是 2.07 元, 目前看起來 2019 年有可能跟 2018 年相同,或是小幅成長 以 2019.07.30 收盤價 32.1 元計算, 殖利率為 1.7 / 32.1=5.3%,算是位於歷史低點了 從殖利率看來,參加除息報酬率稍低, 畢竟每股只有領到 1.7 元的現金股利 但是如果賺價差呢? 按照上表計算的便宜價、昂貴價,每股價差超過 6 元, 就算是在合理價買進然後在昂貴價賣出, 每股也可以賺超過 3 元價差,是不是勝過存股領股利呢? 重點結論: 獲利穩定、股利穩定,就能利用殖利率估價 不僅能長期領股利,也能順道賺走價差 價差賺得比較多,而且還不用繳稅,何樂而不為? 對於兆豐金這種獲利穩定,股利也穩定的公司而言, 除了長期持有領股利之外, 利用殖利率計算出合理的股價, 反而可以賺進更多價差 想更即時收到陳重銘相關資訊嗎? 你可以下載「Follow」 APP 即時追蹤! 下載完成後,記得允許手機「APP 通知」! 立即追蹤 >>下載請點我
閱讀內容 -
【文章】台中銀(2812):近 4 年稅後淨利連續成長,2018 年獲利創歷史新高!
2019-07-18 13:30付費限定
#金融股
台中銀(2812):2018 年稅後淨利創歷史新高 近 4 年稅後淨利連續成長 2015 -2017 因業外損益造成獲利成長暫時趨緩 台中銀雖然起身於台中當地 不過從 1953 年創立至今(2019 年),也已經過了 66 年 營業據點早已分佈台灣各地 包含台北、桃園、苗栗、台中、彰化、南投、雲林、高雄 並沒有集中於單一地區的現象 台中銀過去 10 年來,獲利能力穩定成長 不過在 2015年突然出現衰退的情況 主要原因在於 2013、2014這兩年度 在業外收益的部分,因為資產迴轉利益突然大幅提升 導致業外收入增加,帶動整體獲利能力大幅提升 2015 年的衰退並非本業獲利衰退所造成 只是前年度業外收益過大,導致基期較高 可以看到下圖的收益拆解 利息收益、手續費收益其實是逐年穩定成長的趨勢 (資產迴轉利益備註:資產隨著利用的年限越長,本身的價值就會降低, 公司每年都會將資產按照一定比例扣除內在價值,當未來發現過去價值扣太多的話, 會利用「資產迴轉利益」將價值補回去,但這並非公司真的有賺到錢) 而在 2016、2017 年,獲利並無明顯提升 原因與遠東銀相同,當年度台幣快速升值,導致部份的匯兌損失 不過隨著台幣漸漸貶值,匯兌損失的部分也慢慢減少 直到 2018年稅後淨利創下歷史新高 到了 2019 年第一季稅後淨利約 10.17 億,年增 15.43% 獲利能力的成長趨勢明顯開始回到正軌上 每年穩定配發股票股利 近 10 年平均殖利率 6.21% 接著,讓我們看到台中銀的股利政策表 近 10年的平均殖利率有 6.21%,是相當不錯的回報率 每年穩定發放股票股利,說明公司有打算保留現金擴大營運 值得注意的是, 2019 年明顯發放較多的股票股利,而減少現金股利 主要是為了配合會計原則,適時的提升資本適足率 接著檢視一下銀行業的 4 大重要指標 近 3 年,存放比率微幅下降,資金成本提升 近 3 年存款餘額、放款餘額皆穩定成長 不過 2017 年存放比突然驟降 主要是因為當年度存款餘額增幅遠大於放款餘額所致 但是大致上還是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準當中 近 3 年,活存比率微幅下降,資金成本提升 雖然存款餘額持續增加,但是活存比率下降 可見在存款的結構上,定存成長幅度相較活存來得多 也會使資金成本的壓力提升 低利率環境下,台幣存放利差逆勢升高 從存放利差可以看到, 近年不管是台幣、外幣的存放利差都有所提升 其實這在同業之中是非常罕見的! 畢竟台灣已經連續 3 年多沒有調升利率 在低利率環境下,銀行間的貸款利率不斷砍價競爭 可以看到之前寫過的金融股分析文章當中 臺企銀、合庫金、遠東銀在台幣利差都是下降趨勢 台中銀卻逆勢升高,利率水準也大幅高於同業 主要原因在於台中銀的放款策略所造成 台中銀寧願放棄低利的貸款對象,節省人力 專做較高利的放貸對象 例如中小企業放貸、重劃區的聯貸案等等 逾放比高於同業平均,放款品質較差 從逾放比率可以看到,明顯是高於同業平均 因為放貸較高利的對象,放款品質難免也會相對較差 不過未來需持續關注放款品質是否能維持甚至提升 法人預估 2019 EPS 為 1.10 元,年減 6.78% 本益比法價值評估:昂貴 過去 10 年平均 EPS 是 0.9 元,平均本益比 10.91 可以看到銀行股的本益比差不多就是 10 左右 上表是以過去 10 年的平均 EPS、本益比做計算 合理價為 10.91 X 0.9= 9.82,其餘價位依此類推 以 2019.07.17收盤價 12.55元來說,股價位於昂貴價之上 目前本益比位階:平均~最高 不過過去 10 年的平均 EPS、本益比已經是過去式 還是必須以未來獲利去判斷現在的股價是否昂貴 展望 2019 年,法人預估 EPS 為 1.10 元,年減 6.78% 用收盤價 12.55 元做計算,本益比約 12.55 / 1.10 = 11.41 目前本益比:位於平均本益比~平均最高本益比之間, 重點結論: 2019 EPS 衰退主因是受到股票股利的稀釋 以及台中銀為了維持利差,而調整放款結構 從台中銀的月 K 線圖中發現, 2015 年因為一次性的業外收益下降 導致整體獲利能力看似衰退,讓股價跌至便宜價 當初真的是一個撿便宜的好時機! 畢竟本業還是逐年穩定成長的狀態,根本不用擔心 後續隨本業成長,股價自然回歸至合理價,甚至到昂貴價 雖然法人 2019年預估 EPS為 1.10元,年減 6.78% 不過主要原因有 2個重要因素 1.2019年股票股利發放較多,年增 108%,導致整年 EPS被稀釋 2.台中銀為了維持台幣利差的獲利空間,打算更注重高利差放貸 在調整結構的同時,放棄低利放貸的部分自然也會影響到營收 不過以長遠來看,調整放款結構,對於獲利能力是有所提升的 這部分需要給台中銀一點時間 最後讓我們試算一下, 假設從 2009 年底買進一張台中銀 經過 10 年到現在,含股息的累計報酬率有 153.54% 持有股數變成 1.44 倍 相較 0050 的累計報酬率,更是遠超過穩定的 ETF 因為台中銀同樣也是股本小、獲利穩定成長的銀行股 隨著每年填權息加上獲利帶動股價上漲所賺到的價差 報酬率自然是很迷人! 貼心警語: 「貿易戰不確定性高,台股又在萬點高點,建議不要急著進場買股票。」 「每個月軟體中的法人預估 EPS 會有微調,記得要注意!」
閱讀內容 -
【文章】中信金(2891):近 3 年只發現金股利,未來該如何操作?
2019-06-27 15:00付費限定
#金融股
中信金(2891):2019 年獲利持續成長 Q1 稅前淨利年增 3.2% 2 大主要獲利結構:銀行、壽險 自從併購了台壽保之後, 中信金擁有「雙引擎」獲利主體,分為銀行、壽險 以 2019 年 Q1 來說,銀行端的獲利佔了 74.8%;壽險則是 25% 從 2019 年 Q1 財報上可以看到,稅後淨利 110.74 億元,年減 9.44% 不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因為 2018 年 Q1 有一次性遞延所得稅利益回沖 如果我們從稅前淨利來看,就可以發現 2019 Q1 的稅前淨利 136.48 億元, 其實是比 2018 Q1 的 122.29 億,成長了 3.2% 所以,在評估公司獲利的成長性時, 還是要注意是否有一次性的收入 還記得我在 2008 年買進中信金不久之後, 就遇到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最後造成全球金融海嘯 中信金股價一路從 20 出頭,跌到最低的 7.9 元 不過當時我認為金融風暴僅是全球系統性風險, 並不是中信金公司治理出了問題 中信金仍然是國內消費金融的龍頭公司, 虧損倒閉的機率很低,所以持續逢低買進, 直到現在,公司穩定的獲利也印證了我當時的看法 在過去 10 年來,營收、稅後淨利、EPS 皆是穩定向上成長 從上圖的營運狀況中,可以發現到, 2015 與 2016 這 2 年,有較明顯的獲利衰退跡象 先從 2015 年來做分析, 主要是因為 2014 年中信金併購了日本東京之星銀行 (這間公司在日本也是以消費金融為主) 獲得了約 148.14億元的廉價購買利益,將基期墊高後就造成 2015年的衰退 但是廉價購買利益只能算是一次性的收入 而 2016 年的主要原因是, 在 2015 年,中信金出售信義區的松壽大樓,獲利處份約 70.5 億元 這同樣是一次性的業外利益,也導致當年度獲利基期墊高 所以我們在看這 2年的稅後淨利,比較年成長幅度時, 還是要把一次性利益給排除,這樣才會比較準確! 近 10 年平均殖利率 6.47% 股利政策:避免股本過大,近 3 年只發現金股利 從中信金的股利政策表,可以看到 最近 10年的平均殖利率有 6.47% 而平均盈餘分配率只有取用 2011~2019 這 9 年 是因為 2010 年受到金融海嘯影響,單次盈餘分配率過高 所以必需要將它排除,不然會影響到整體的平均值 此外特別要提醒的是,前面說到平均殖利率有 6.47%, 是將股票股利當成現金股利來計算,所以較低 因為最近幾年股價上漲,過去 10 年的配股均有填權 實際的報酬率是遠高過 6.47% 另外,比較值得注意的地方是, 中信金在 2010~2016 年都有發放股票股利,也導致股本膨脹 而在 2013 年還進行了現金增資 使股本從 2009 年的 1013 億,經膨脹到目前的 1983 億,增加約 1 倍 因為股本變大就會稀釋 EPS,因此為了避免股本過大 最近 3年只發放現金股利,沒有發放股票股利 用 4 大指標,檢視本業營運狀況 近 7 年,存放比緩步下降 主因存款增速大於放款增速 不論是存款餘額或是放款餘額 在近 7 年都是不斷的向上成長 表示客戶還是源源不絕 不過因存款增加的速度,大於放款增加的速度 導致存放比逐年下降,難免會造成一些資金壓力 活存比率近 7 年緩步上升,資金壓力減少 不過因為在存款增加的當中,活期存款增加較多, 由於活期存款的利率較低,因此可以減緩部份的資金壓力 存放利差大幅高於同業平均水準 從最直接影響銀行獲利的存放利差來看 可以發現中信金的台幣利差(1.6%),大幅高於同業(1.34%)許多 2015 年,台灣央行降息 0.25% 之後 在低利率環境之下,同業互相殺價(降低貸款利率)競爭 導致 2016 年以來,同業平均的台幣利差逐年下降 但中信金卻能維持在 1.6% 附近 可見龍頭的優勢還是存在,優於同業 另外 2015 年,中信金整體利差突然大幅跳增 主要是外幣利差提升所帶動 這部分可以從公司的放款結構看出原因 2014 年,中信金開始積極布局海外市場 外幣放款的占比大幅提升近 20% 2015年,剛好遇到美國啟動升息循環 順勢進一步擴大了外幣利差的空間 放款品質劣於同業平均水準 最後,看到放款品質的部份 2010 ~ 2013 年大致維持與同業平均相當 從 2014 年開始逾放比率突然大幅高於同業 放款品質下降可能與剛佈局海外市場有關 但隨著在市場深耕的成熟度, 近幾年逾放比率又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法人預估 2019 EPS 為 1.97 元,年增 6.48% 本益比法價值評估:合理~昂貴 中信金過去 10 年平均 EPS 是 1.56 元,平均本益比 12.39 上表列出以過去 10 年平均 EPS、本益比做計算的表格 「合理價」為 12.39 X 1.56= 19.35 假設以 2019.06.26 收盤價 21.20元來說 股價位在合理價~昂貴價之間, 不過這是用過去 10 年的平均值來討論 但是請記住,股價是要看未來的表現 目前本益比位階:最低~平均 利用法人預估未來的獲利情況來評估,結果可能就大不同 展望 2019 年,法人預估 EPS 可以達到 1.97 元,年增 6.48% 用收盤價 21.20元計算,本益比約 21.20 / 1.97 = 10.76 目前本益比: 位在過去 10年平均最低本益比(10.21)~平均本益比(12.39)之間 由於法人預估今年的獲利會成長,目前股價實際上是在合理價之下 重點結論: 法人預估 2019 年獲利成長,目前本益比位階偏低 月 KD 處於黃金交叉狀態,或許是好的投資機會 從中信金的股價月 K 線圖可以看到, 過去 KD 在低檔附近黃金交叉之後 經過約 2 年左右的期間,都有一大段漲幅 最近 KD又在低檔附近黃金交叉了 加上法人預估今年獲利持續成長 目前本益比位階還偏低, 或許會是個好的投資機會! 最後試算一下,假設從 2009 年底買進一張中信金 持有 10 年到現在,含股息的累計報酬率有 136.08% 持有股數變成了原來的 1.6 倍 如果比較 0050 的累計報酬率, 過去也是長期超越投資 0050 的報酬 這就是買好公司的好處 中信金是消費金融的龍頭,營運體質非常穩定 由於我的張數夠多,目前我把他當成收租股,穩定領股利 但因為公司不再配發股票股利,長期持有的話, 每年約只有 5% 的股息殖利率,不會太迷人 投資人也可以利用本益比來賺取價差, 也就是在低本益比時買進,高本益比時賣出,獲利應該會超過存股領股利 貼心警語: 「貿易戰不確定性高,台股又在萬點高點,建議不要急著進場買股票。」 「每個月軟體中的法人預估 EPS 會有微調,記得要注意!」 想更即時收到專案文章的通知嗎? 想知道所有陳重銘相關資訊嗎? 你可以下載「Follow」 APP 即時追蹤! 下載完成後,記得允許手機「APP 通知」! IOS下載連結:https://apps.apple.com/tw/app/follow/id1458434783 安卓下載連結: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cmoney.follow
閱讀內容 -
【文章】遠東銀(2845):2016、2017 年營運衰退,現在獲利否極泰來了嗎?
2019-06-19 17:40付費限定
#金融股
遠東銀(2845):2019 Q1營收、稅後淨利創近 10 年新高 獲利能力排除利空因素,否極泰來 遠東銀過去 10 年來,營收、稅後淨利、EPS 皆穩定成長 不過在 2016、2017年突然出現營運衰退 主要原因在於這二年,台幣突然快速升值,導致部份的匯兌損失 其實除了壽險業會有投資部位以外,銀行一樣也會拿客戶存款去投資 只是持有部位的大小不同,對於衝擊的影響程度當然也不同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當時復興航空無預警停業,造成了大筆的呆帳費用 不過 2018 年起,台幣逐漸由升轉貶,匯兌損失減少 而復興航空這種無預警的呆帳,也沒有再發生 可以明顯看到 2018 年的獲利能力,產生明顯復甦 到了 2019年 Q1 營收 47.6億,年增 25% 而稅後淨利約 11.6億,年增更是高達 57% 獲利能力開始恢復到往年穩定成長的軌道上 每年穩定配發股票股利 近 10 年平均殖利率 6.54% 近 4 年,現金股利增加、股票股利減少 接著,讓我們看到遠東銀的股利表現是如何? 近 10 年的平均殖利率達 6.54%,算是相當不錯的報酬率 而且每年也會穩定發放股票股利, 說明公司有打算保留現金來擴大營運 從 2016、2017 年獲利衰退的這二年來看, 儘管獲利減少,但是這二年的股利並沒有減少, 顯示公司其實是有決心想要保護股東該有的權益! 所以增加這二年的盈餘分配率,來發放穩定的股利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跟往年相比起來 最近 4年,明顯增加現金股利的發放,並減少股票發放 可能是公司不想讓股本過於膨脹,以免稀釋掉 EPS 未來需要持續關注這樣的趨勢是否延續 畢竟發放股票股利,就表示公司想要多保留現金, 才有足夠資金用來擴大營運 最後才能反映到公司整體的獲利能力上 接著檢視本業的營運狀況 近 5 年,存放比率幾乎維持在 75% 左右 近 5 年存款餘額、放款餘額持續穩定的成長 但是 2016年,存放比率突然快速急升 主要是因為 2016年的存款餘額,雖然是與 2015年持平 但是放款餘額卻在增加,導致存放比率突然升高 不過以近年來看,大多是維持在 75% 左右,相當穩定! 2018 年外幣存放利差提升,帶動整體利差擴大 近 3年,台灣央行因為持續維持低利率水準 銀行之間演變成殺價競爭,各家銀行為了換得更多的放款 紛紛下調貸款利率,導致台幣利差下降,當然也影響了銀行的獲利 不過同時也可以看到,隨著台美利差擴大 外幣的存款較高的利差,在 2018 年明顯提升了公司的整體利差 海外放款比例逐年增加 從放款的結構也可以看到,遠東銀大部分集中於房貸 但是在長年低利率環境之下,勢必會導致公司的獲利下降 不過從近 3年看到,為了賺取更高的利差,遠東銀持續往海外做發展 在放款占比中,海外放款每年以穩定 1%的幅度在增長 放款品質同於同業平均 最後看到放款品質的地方, 差不多是維持同業平均的水準 並沒有過高或是大幅優於同業,算是中規中矩 法人預估 2019 EPS 為 1.30 元,年增 20.37% 本益比法價值評估:合理~昂貴 遠東銀過去 10 年平均 EPS 為 1.05 元,平均本益比是 10.20 可以很明顯看到低於之前所寫的玉山金、合庫金 以金控業來說,本益比大約位在 12 - 14之間,獲利成長擁有較高本益比 以純銀行的金融股來看,平均本益比差不多就是 10倍左右 上表是以過去 10 年的平均 EPS、本益比做計算 昂貴價為 11.78 (平均最高本益比) X 1.05 (EPS) = 12.35, 其餘價位可以依此方法類推 以 2019.06.17 收盤價 11.95 元來說,股價位於合理價~昂貴價 目前本益比位階:最低~平均 前面的計算,是用「過去」10 年的數字來做參考 當然我們還是必須用「今年的獲利」, 來判斷現今股價是位於哪一個區間 展望 2019 年,法人預估 EPS 為 1.30 元,年增 20.37% 以收盤價 11.95 元做計算,本益比約為 11.95 / 1.30 = 9.19 目前本益比:位在平均最低本益比~平均本益比之間, 其實算是相對便宜的區間! 重點結論: 本益比位階在平均以下, 加上預估今年獲利成長 20.37%, 因此填權息的機率會增加 從遠東銀的股價月 K 圖中可以看到, 因為 2016、2017 這二年的獲利衰退 導致當時股價跌入至便宜價 隨著獲利逐漸復甦,股價才又回到合理價附近 如果從 2018年一直到 2019 年第一季,獲利逐漸復甦的情況來看 由於目前本益比位階在平均以下,2019 年填權息機率應該是很高的 畢竟法人預估今年 EPS 1.30元,是近 10年來新高! 最後讓我們試算一下,遠東銀究竟適不適合存股 假設從 2009 年底買進一張遠東銀 經過 10 年到現在,含股息的累計報酬率達 82.72% 持有股數變成了 1.4 倍左右 如果相較 0050 的累計報酬率,近 10 年相差大約 5% 最主要原因還是 2016、2017 這二年的獲利衰退 如果能夠繼續保持穩定的獲利成長趨勢 在未來填權息後,報酬率很有可能就大過 0050 了! 貼心警語: 「貿易戰不確定性高,台股又在萬點高點,建議不要急著進場買股票。」 「每個月軟體中的法人預估 EPS 會有微調,記得要注意!」
閱讀內容 -
【文章】富邦金(2881):當這 1 個訊號出現,未來容易有 50% 以上的大波段漲幅!
2019-06-14 17:00付費限定
#金融股
富邦金(2881):2018 年獲利創 5 年新低 這樣還能買嗎? 2 大主要獲利結構:壽險、銀行 富邦金的主要獲利結構有 2個部分,分為壽險(富邦人壽)、銀行(富邦銀行)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壽險金控的「獲利雙引擎」 以 2018 年來說,壽險占獲利 46.1%;銀行占獲利 34.1% 不過,銀行端的獲利相對比較穩定, 壽險端的獲利,很可能受國際股匯市的波動,獲利起伏比較大 從圖中可以看到,2018 年獲利明顯衰退,創下 5 年新低! 主要原因是受到 2018年第 4季,中美貿易戰升溫, 造成全球股匯債市行情不佳,導致以壽險為主的金控遭逢重大損失 原因是因為壽險公司會拿保戶的錢去海外投資, 一旦金融市場發生動盪,就容易造成虧損 以富邦金控旗下的富邦人壽來說, 光 2018年 12月單月,就出現了 55.58億元的虧損 導致富邦金在第 4季出現虧損,稅後淨利 -25.62億元 這是歷史上第 4次出現單季虧損,更是最大的 1次! 近 10 年平均殖利率 4.59% 股利不多,主要是受限資本適足率的規定 另外,從上圖的股利政策表中可以看到 儘管公司 EPS 還是不錯,在 2018 年仍然為金控的獲利王 但過去幾年配發的股利並不高,10 年平均殖利率只有 4.59% 而盈餘分配率也不多,平均僅有一半 主要就是金管會為了要求達到足額的資本適足率 公司要保留部分的獲利來充實自有資本, 因此並沒有很多現金用來發放股利 這邊跟大家講解一下「資本適足率」 公式:公司自有資本額 / 風險資本額 簡單來說,就是當公司發生虧損,有多少錢可以拿來彌補虧損 2018 年底,富邦人壽的資本適足率為 278.3% 是創立以來,首度掉到 300% 以下 意思就是當公司發生 100 億元的虧損 富邦人壽有 278.3 億元的自有資本可以償還 資本適足率越高,代表公司可以承受經營風險的準備就越高 由於壽險公司都有很大的投資部位, 當股匯債市波動時,必需要有足夠的資本來保障保戶權益 因此就算壽險金控賺到很多錢, 必需要把部分的獲利保留到自有資本, 也就沒有辦法發放很多的股利,所以殖利率都會偏低! (補充:保險局針對人壽的最低資本適足率要求為 200%) 當人壽的自有資本額不足,就必須進行現金增資 像是南山人壽、中國人壽 都在今年宣布要分別現金增資 245 億元以及 112.5 億元 富邦人壽公司內部規定最低標為 250% 為了能夠持續維持標準,因此壽險金控的股利都不會太多 操作重點:壽險為主的金控不建議存股 反而要利用景氣循環的特性去賺價差 從前面可以看到,富邦金的殖利率並不高 2018 年的獲利還創下 5 年新低! 但這時候反而可以善用景氣循環的特性來操作 當景氣大好,壽險公司大賺,反而要居高思危, 提防景氣由高點反轉,也就是股價可能會回檔 當景氣衰退,導致公司獲利下降,很可能就是逢低進場的好時機! 現在就是正逢富邦金近 5 年的營運谷底,是機會來了嗎? 我們進一步用技術指標來分析 利用「月 KD 指標」輔助判斷: 月 KD 低檔黃金交叉(K 值由下往上突破 D 值) → 買進 月 KD 高檔死亡交叉(K 值由上往下跌破 D 值) → 賣出 我們也可以利用「月 KD指標」,輔助判斷富邦金的進出場時間點 KD指標通常用來判斷股票是超買或是超賣, 當 KD 大於 80:為高檔超買訊號,表示市場過熱,股價可能從高點反轉 當 KD 小於 20:為低檔超賣訊號,有谷底反轉的可能 「KD 指標」又可以分為日、週、月, 如果要看壽險金控長期的景氣循環,利用「月 KD」就比較恰當 當月 KD突破 80:表示股價已經過熱一段時間,股價在相對高點 當月 KD跌破 20:表示股價長期受到壓抑,股價在相對低點 我們來看一下富邦金的歷史股價線圖,是否符合上面的推斷 可以看出,當富邦金在月 KD 20 以下,隨即會出現黃金交叉 接著股價就會開始從低檔反轉往上 後續都有一個大波段的上漲,可以賺到不少的價差 從上圖可以看出, 利用「月 KD在 20以下買進,在 80以上賣出」的勝率為 100%, 而且報酬率遠勝存股領股利 主要原因還是富邦金是一家「大到不能倒」的企業,本身體質也很優良 但因為要維持資本適足率,所以無法發放出迷人的現金股利 反而可以善用股市的景氣循環, 當股市黯淡,壽險金控獲利衰退時,可能是不錯的買點 而當全球景氣欣欣向榮之際, 反而要擔心盛極而衰,就要在高點獲利了結 此時的獲利就會遠勝過存股領股利 重要提醒: 此操作模式需要持有股票很長一段時間, 從上圖可以看出,每一個操作循環都長達兩三年 所以務必要有耐心等待, 幸好只要是買在低點,還是有不錯的股息殖利率! 壽險金控的重點在於「買便宜」, 月 KD 就是一個不錯的參考指標!
閱讀內容
-
QQ1.文章觀看權限和存股電腦軟體,甚麼時候可以拿到呢?
募資結束後(2019/05/02),文章閱讀權限及軟體使用序號,將以Email方式陸續寄送,請務必留意信箱通知信。
-
QQ2.課程影音甚麼時候寄送呢?
募資結束後,12 集影音課程將預計從 2019 年 6 月開始,每月放置專案進度中。
-
QQ3.限量精裝書是什麼?甚麼時候會寄送呢?
1.精裝書是彙集本專欄近一年所有精華重點文章和不敗教主Money錢專欄文章內容。
2.精裝書預計在明年(2020年)專欄結束,印製書本後陸續送到您指定的地址(海外無法寄送),結帳時,請務必填寫完整的基本資料唷! -
QQ4.陳重銘存股分享會甚麼時候會開始呢?
只要您是募資前3500位的幸運兒,我們會在明年(2020年)線上舉辦【陳重銘2020年存股趨勢】,到時候會以信件通知幸運兒們!
-
QQ5.我忘記ATM/超商繳費代碼了,請問要去哪裡查?
請您點選右上角頭像>訂單紀錄>詳細內容,就可以找到繳費代碼囉!
-
QQ6.有什麼付款方式?
付款方式有三種,第一種為信用卡支付,第二種為ATM帳戶轉帳,第三種為超商代碼繳費。
每種繳費方式都有不同的手續費請訂閱者斟酌與衡量。
(提醒:便利超商繳費上限為新台幣20,000元,若超過上限則無法使用便利超商繳費。) -
QQ7.我該如何註冊帳號?
若您是使用電腦,先按右上角「註冊」後
可以選擇信箱註冊,或是透過FB帳號或是CMoney帳號快速註冊 (建議使用CMoney帳號註冊以便後續軟體發送)
詳細註冊流程,可點擊以下連結查看教學步驟
http://cmy.tw/006A5n -
QQ8.我的問題在上面找不到答案
您可以透過下列方式與我們聯絡,盡可能描述您的問題,我們會盡快為您解答
1.寄至客服信箱dreamplayer1688@gmail.com
2.私訊追夢玩家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dreamplayer1688
3.LINE@線上客服ID:@sfo5607b